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

熱錢未肯走 「上車」有排等


上周五官方再次出招遏抑樓市,包括宣布增加下季土地供應、金管局收緊600萬元以上物業及主要收入非來自香港的按揭申請人的按揭成數等。連番出招,究竟成果如何,仍需時間觀察。
一般來說,每一次樓價上升,都是以豪宅帶動,在樓市升浪中,豪宅物業的升幅一般亦會高於中小型單位的升幅。我們很多時亦會聽到,「豪宅帶動樓市上升」之類的說法。
金管局自去年8月以來,三次改動按揭指引,亦是以「豪宅」為下手目標。例如去年8月,將1,2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由7成下調至6成、11月將 1,2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再下調至5成,上星期更將「5成按揭上限」的門檻,由1,200萬下調至1,000萬、6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亦只有 6成。
熱錢轉戰「細價」樓
在整個策略上,官方的如意算盤是透過限制按揭成數,減少市場對中高價物業的需求。另一方面官方未有限制600萬元以下物業按揭,以免影響初次置業人士「上車」。問題是:此算盤未必打得響。
進一步減少600萬元以上物業的按揭成數,理論上的確可以壓抑此類物業的需求(即使投資者付得起首期,按揭成數減少,也會影響槓桿比率)。問題 是,2008年以來的樓市升浪,主要原因之一是熱錢充斥,如果這個基本因素不變,限制中上價物業的按揭成數,只會將需求轉移至中小型單位。而早在政府出招 之前,一些「春江鴨」似乎有類似的先見之明。
樓市春江鴨在出招前露面
在官方上周五出招之前,正好有2幅地皮拍賣,值得留意的是,公認屬「地王」級的波老道地皮,只是貼近市場估值下限出售,呎價亦沒有破同區地皮紀錄。 相反,元朗地皮的成交價達3億元,每平方呎樓面地價4,587元;遠高於所有市場人士的預測,估計元朗地皮他日落成,銷售呎價要近7,000元,發展商才 有合理利潤。這或說明在發展商眼中,中小型物業仍有較大的升值潛力。
如果有關發展商的先見之明正確,未來一段時間,中小型單位的樓價升幅,可能較豪宅單位更高。官方限制了600萬元以上物業的按揭,可能只會將需求轉往此等價值物業走。
限非自用物業按揭存灰色地帶
可能有人會問:「金管局不是對非自用物業有按揭限制嗎?」
對,現時官方的按揭限制,非自住物業按揭成數只有5成,投資者買樓收租,不管樓價是1,200萬元,抑或是200萬元,按揭成數都只是5成。而在正 面按揭信貸資料庫推出後,理論上任何新的按揭申請,銀行都會要求申請人授權銀行,查閱申請人的正面按揭紀錄(有多少宗按揭未償還)。
問題是,對投資者來說,永遠有「走位」的空間。例如動用親人名義置業,又或者紀錄明明顯示已有2個未供滿物業的情況下,宣稱購入第三個物業供家人自用;只要銀行接納,而其個人收入又可通過壓力測試,銀行仍會以自用條件批出按揭。
總括而言,筆者相信是次官方出招,短期內會令二手樓市成交放緩,但如果熱錢充斥的基本因素不變,限制中高價物業按揭,反過來可能會促使需求轉移,令中下價物業樓價出現更大的升幅,上車客或更難上車。





本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網站 2011-06-15

(欄名:宏觀論按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