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

負資產與壞賬的關係

金管局多次收緊按揭及推出壓力測試,理由都是要確保樓市周期轉向時,不會為銀行帶來滅頂之災。筆者今次嘗試分析一下,借款人(債仔) 有可能出現賴賬的模式,看看在什麼情況下,會為銀行帶來壞賬。

在具體分析前,有一點要留意:銀行按揭是有抵押貸款。此類貸款只會在兩個條件同時出現時,才會令銀行出現壞賬 :
1.物業資不抵債,即成為負資產;2.債仔斷供。
單一情況出現,例如物業成為負資產,但供款正常;又或出現斷供,不過物業價值高於未償還貸款餘額;都不會令銀行出現壞賬。
值得留意,在兩個因素中,貸款人(銀行) 更看重的,是斷供的可能性,具體一點,是每筆按揭的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。原因是物業是否負資產,很大程度是由大市左右,難以全面管理。以97年跌市的經 驗,當年不論各地區、不同物業的跌幅均相若。但每筆貸款的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,卻是可管理得好。換句話說,即使物業是負資產,一如過住,銀行也不會有損 失。

投資者與用家的行為差異
由過去的經驗看,投資者斷供的可能性較自住用家為大。對前者來說,物業成為負資產(Negative Equity)之外,如果物業租金回報率低於貸款利率,便出現負利差(Negative Carry) 的現象,例如物業租金回報率4%,按揭利率5%時,此種情況下,投資項目已成雞肋,投資者已有充足誘因斬纜-不是主動賣樓,償還按揭差額離場(此情況下銀 行不會有損失);就是要求銀行為貸款「剃頭」削債,甚或主動斷供,被動地等待破產(兩種情況下銀行都會有損失)。相對而言,後者有實在的住屋需要,用家的 考慮會不一樣。
舉例,用家持有一個自住物業,購入價200萬,欠銀行140萬,物業市值跌至100萬,負資產比率140%;又或樓價下跌至50萬,負資產比率180%;對有使用價值的用家而言-他們的供款應不受估值影響;例如按息3厘,尚餘還款期25年,月供都是6,639元。
在用家角度看,負資產比率高低,並不是斷供的決定-不供樓也要租樓。甚至同類單位租金支出只是5,000元,也未必觸發用家斷供-斷供會留下不良紀錄,他日再難透過按揭置業,非不得已,不會是用家選項。

真正壞賬的誘發點是失業惡化
真正會觸發用家斷供的因素,是現金流的情況。最壞情況自然是按息帶動供款上升,而收入卻下跌,甚至是一段時間完全沒有收入(例如失業);情勢所迫之 下,債仔便可能作不定期的部份供款,甚至出現拖欠還款。至於供款上升,但收入有改善;又或收入減少,但供款(因減息)回落兩種情況,會否令債仔斷供,便要 視乎收入與供款增減的比例。
在金管局推出的多項逆周期措施中,限制按揭成數、壓力測試分別處理了以上兩個問題。收緊按揭成數,令近年批出的按揭平均成數只有5成多,除非樓價暴 跌,否則負資產大量出現的機會不大。而壓力測試下,新批按揭供款與入息比率只為36%,除非債仔收入急跌、就業環境惡化,否則應有能力應付加息帶來的供款 增加。可以說,金管局的措施,一定程度上降低未來經濟下行時,負資產按揭為銀行帶來的壞賬壓力。
因此,負資產會為銀行體系帶來怎樣的壞賬,決定性是就業情況-用家類別的債仔斷供風險極低,除非是用家失業,又或收入大減,否則他們仍會堅持供樓。至於如何計算投資者斷供的風險,避免帶來壞賬,便取決於專注做投資者按揭銀行的授信取態、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措施了。

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


原文刊於dbc數碼電台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