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金融海嘯後,藉量寬及低息之助,本地樓價展開新一輪升勢。升浪之中一個有趣現象是,小單位細價樓的升幅較為明顯。即使早前細價樓按揭成數上限被削,細價樓銷情暢旺的現象估計仍會持續。
由2009年起,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的樓價指數均錄得按年上升。有趣的是,按面積劃分的各類住宅按年變幅(以A至E類住宅按面積劃分,A類為40方
米以下單位,B、C類面積由43至100方米,D、E類為100方米以上單位)。2009年,樓價擺脫2008年金融海嘯的影響回升,是年各類住宅的升幅
十分接近,「跑出」的是70至100方米的C類中型單位。
不過,由2010年起,形勢改變,代表小型單位的A類住宅樓價指數年年跑贏大市,尤其是近3年的走勢,更出現面積愈細,升幅愈大的情況;與過去豪宅(往往亦是大單位)升幅領先的局面大異其趣。
近年樓市走勢出現如此「反常」情況,一般認為與官方措施有關;2009年10月,金管局推出首輪逆周期措施,開始收緊按揭成數。其後措施多次強化,
於2010至2015年初,出現細價樓(600萬元以下物業)可借七成,6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逐步縮減的現象。細價樓本來已是一眾上車客的入市目
標;加上按揭槓桿較高,吸引投資者選購,結果形成購買力集中在細價樓的局面。
2月底金管局進一步收緊按揭,出乎市場預料的是,把600萬以下物業的基本按揭成數由七成下調至六成。新措施之下,對投資者來說,細價樓的按揭槓桿已告下跌。新措施表面看來是針對細價樓,但基於兩個基本因素,細價樓銷情暢旺的局面較難改變。
原因之一是,600萬元以下物業的按揭槓桿優勢只是收窄,並非完全失去優勢;仔細計算,在現行措施下,700萬元元以下物業按揭成數為六成;700萬至1000萬元按揭成數為六成,上限500萬元;1000萬以上物業按揭成數五成。細價樓仍然有較高的按揭成數。
原因之二是,細價樓對絕大部分上車客來說是唯一選擇(一般初次置業人士難以負擔600萬元以上中高價物業);小單位較易出租的特性,亦吸引投資者購買力。兩個基本因素不變,細價樓銷情較暢旺的基本趨勢亦難動搖。
要強調的是,說「細價樓領先局面可能持續」,不是寫包單此類單位一定勁升,但在外圍因素未見惡化前,細價樓的吸引力似乎仍較中高價物業為高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5年5月26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