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季按揭取用金額達665.78億元,按年上升86%。如果第二至四季按揭取用金額按比例增加,全年按揭取用金額將達3,900億水平,不過,此情況發生的機會不大。相反,下半年成交減少,連帶按揭取用金額回落的風險不容忽視。
去年首季按揭取用金額為371.84億元,全年為2138.31億元;如果第二、三、四季亦維持與首季一樣的升幅,全年按揭取用金額將突破3,900億元水平,突破2010年3,242億元的歷史紀錄。不過,事情很少會如此線性發展。
首季數據未完全反映二月出招的影響
首先要留意的是,首季按揭取用金額上升,未完全反映2月底金管局進一步收緊按揭的影響。其實甚至可以說,正是去年下半年按揭取用金額升幅擴大,才促使金管
局在2月出招。由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,每月按揭取用數字均在200億元以下。但去年9月以來,除15年2月外,各月的按揭取用金額都突破
200億元水平。簡單來說,去年樓市大概在下半年轉旺(原因可能與官方修訂雙倍印花稅的退稅安排,被市場理解為「減辣」,又或各國再量寬有關)。由趨勢發
展的角度分析,即使成交持續暢旺,2015年按揭每月取用金額大概只會維持每月200億左右,下半年取用金額難再出現按年上升8成的盛況。
更大的問題是,2月份金管局收緊按揭指引,有關影響未完全浮現;初步反應看,購買力轉向一手,二手成交量見放緩;但一手中涉及樓花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會在物業入伙後才取用按揭,短期效果反而會令按揭取用金額回落。
最後是加息陰影,雖然美國經濟數據陰晴不定,但主流意見,美息會在年內上調,分歧只是加息的幅度。下半年美息一旦回升,可能會令準買家的入市態度更為猶豫。
按市如轉靜 用家或受惠
對用家來說,未必太關心按揭取用金額是多是少。但按揭取用金額的增減,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銀行按揭的優惠。綜合各方因素,在收緊按揭後,今年按揭取用金額只能維持平穩,甚至稍為回落的機會較高。在市場資金仍然充裕的情況下,已見部分銀行以不同名目增加按揭優惠。
由於現時P按利率已觸及金管局底線,銀行又不願在H按利率上直接競爭、1%按揭現金回贈同樣亦已見頂;部分銀行便向按揭客戶提供交叉優惠,例如取用按揭,
又同時開立其他戶口,可獲一定回贈等。情況反映部分銀行趁市旺積極爭取市佔率,對下半年按揭取用金額(數字與成交量高度相關)並非完全樂觀。
在用家角度而言,或可預期年內新做按揭仍然優惠,甚至出現是美息輕微上調,本地銀行仍維持最優惠利率不變的情況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5年5月13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