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

IMF樓市指標合理嗎?

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上周發表全球樓市監察報告,警告全球應防範樓市泡抹爆破的風險,IMF評估樓價泡沫風險的方式值得詳細討論。

IMF報告提及樓價過高時,其中一個標準,是樓價租金比率(House Price-to-Rent Ratio, PRR),是否已偏離當地的歷史平均。

PRR由比較物業的樓價及租金而來,本地較常見的說法是租金回報率,例如33倍的PRR,租金回報率即3%左右。PRR的概念類似於股市的市盈率,當然是 其中一個衡量資產價格是否偏高的指標。不過,正如市盈率低不一定代表股票抵買,PRR或高或低,也不是一個表示樓價偏高偏低的標準;例如底特律的住宅租金 回報會高過香港,但未必太多人認為當地物業較香港物業更值得持有。

而IMF的標準不是簡單比較不同地方物業的PRR,而是比較個別地方的PRR是否偏離「歷史平均」。持平而言,此是相對客觀的標準--不同地方的樓市有如 不同的公司,橫向比較PRR/回報率難以得出某地樓價是否偏高的結論。但同一地的樓價,如果現時回報率偏離歷史平均,便有如一家公司的股票市盈率突然變 化,可能是一個警號。

遺憾的是,IMF報告的數據部分,並沒有列出香港的資料。

如果參考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,以現時甲類住宅的回報率3.2厘計,PRR即31.25倍;即如果樓價、租金不變,持有一個物業收租,要31年多,租金收入 才相當於樓價。單看近年的租金回報率,的確有偏離歷史平均的情況。以1987年至2013年數據而言,本地「歷史平均的租金回報率」是5.6厘,PPR是 17.86倍。用IMF的標準,可說,現時樓價偏離合理水平75%。
不過,需要強調的是,要比較「歷史平均」,也要看取樣範圍。當基本因素出現大變時,較長期的歷史平均數據便未必有太大參考價值。

附圖是1991年至2013年本地A類住宅租金回報率走勢;藍線是每年的租金回報率,黃綫是近5年的平均走勢。可以發現,2003年以來,租金回報率趨向下跌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只比較5年平均數,現時租金回報率只比近5年平均略低。

按息下跌 令租金回報率偏離歷史平均
近年租金回報率趨向下跌,部分原因正是基本因素改變;最明顯的是按息下跌,在2007年之後更是出現實際按息負利率;都令投資者更易接受偏低的名義租金回報。
舉例而言,1997年租金回報率4.2厘,較現時為高;但當年平均按息逾十厘,買樓收租,租金收入可能低於供款支出。但現時平均按息約2厘,雖然名義租金 回報率只3.2厘,但買樓收租卻可能有正現金流(視乎年期、按揭成數)。此些都是翻天覆地的基本因素改變,令租金回報率偏離歷史平均,但樓價卻未見調整壓 力。

說到此處,又要回歸基本步,一旦按息上升,現時可以接受的低租金回報,便可能變得難以接受。現時較樂觀的估計,認為2015年,甚至更長時間,美息都難以 明顯回升,是耶非耶,可能連聯儲局主席都沒有肯定答案。但展望未來,如果美息未見大升,按息在低位徘徊,現時3厘左右的租金回報率,可能會成為長期現象。
















資料來源:差餉物業估價署, 宏亞研究部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4年6月1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