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
政策滯後的迷思
面對樓市持續上升,大量分析認為特別印花稅、金管局收緊按揭指引等措施,都只是治標不治本。要紓緩樓價上升的壓力,唯有加大房屋供應。
原則上,我們完全同意,增加房屋供應是處理現時樓市問題的治本方法;但由決策至房屋落成,往往需時數年,更令人擔心的是,若加大的供應量在外圍因素 轉差時才推出市場,不單加劇樓價跌幅,而政府為免惹來「供應過多」的指責,更有可能作出類似2002年政策急轉彎的舉動--反過來大幅收緊供應,恐為下一 個非理性升浪埋下導火綫。
樓市大升 供應偏緊成大患
2003年以來,樓市重回升是有眾多因素支持的。外在的包括熱錢流入、國內買家對本地物業需求上升等;本地因素則是2002年後,官方持續收緊土地 供應。在2007年,當樓價較低位回升約1倍時,政府如稍為增加土地供應,現時的供求失衡就不會如此嚴重。事實上,政府要待曾蔭權任期末,才開始調整政策 方向 ,即在勾地表外,增加由政府主導的土地拍賣。
現時多數意見認為,樓價過高、已脫離市民購買力。但如果政府決定「正本清源」,以大量增加土地供應作為治本方法,萬一高供應遇上外圍因素逆轉,樓價跌幅便會進一步擴大。而危機最有可能出現的時間,是2014年底至2015年中。
美國聯儲局已多次表示,低息環境會維持至2014年,換言之,美息很大可能在2014年底回升。若港府在今年底開始加大土地供應,而有關地皮發展項目又以樓花方式應市時,時間剛好是2014至2015年。按息上升伴隨供應增加,樓價大幅下調將無可避免。
政策滯後 加大市場波幅
最壞的情況是:官方在那時認為外圍不利因素只是暫時性的,決定維持供應,結果高供應在外圍轉差的情況下還維持多一段時間,令樓市展開既長且深的跌浪。而當大跌市出現後,民情逆轉,認為土地供應過多,要求政府處理;待官方緊縮供應生效後,外圍因素又可能出現利好樓價的轉變。
回歸15年以來,我們看到政府的土地政策,並沒有產生穩定樓價的作用,反過來刺激樓價大上大落。
政策應以穩定為本
我們認為,要擺脫上述「升市尾段加供應,跌市尾段減供應」的循環。官方應放棄固有「政府要有能力左右樓市」的迷思。政府應有長遠的房屋政策和土地規 劃,穩定地提供土地;當房屋供應大致是穩定可預期時,左右樓市的變數便會失去影響力;此亦避免了因房屋土地政策搖擺不定而擴大樓市跌幅的荒謬情況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2年8月1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為何成交量升按揭取用金額跌?
2024年樓市成交量回升,但按揭取用金額料會錄得較大的按年跌幅,連帶銀行體系內的按揭未償還金額也出現罕見的下跌。在按息開始回落的時候,貸款未見增長,這不是好消息。 根據地產代理統計,2024年全年一手住宅成交註冊約1.68萬宗,二手約4萬宗,數字較2023年分別上升約57%及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