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

2018樓市的美國因素 - 政策的愛回家

近月美股炒上落的話題之一,是息口走向。股市隨住息口走勢預期而上上落落。雖然近期主流觀點認為今年美息大概只會上升三次,合共0.75厘,但美國年內加息幅度應不止於此。
作出如此估計,筆者是基於局勢推演的結論。美國現時經濟持續增長穩定、特朗普總統基建計劃可望啟動、減稅刺激,在在形成通脹壓力,綜合影響下,聯儲局加息幅度或會較一般估計為快。

回歸通脹主導的貨幣與財政政策

傳統上聯儲局利率政策主要目標為控制通脹。回想奧巴馬總統的任期末段,市場上如 Paul Krugman等仍在討論美國會否進入通縮,彼時自然無從加息。

幾年下來,現時已確定通脹重臨。特別是特朗普要為進入鋼鐵、鋁材大幅徵稅,市場已在計算,連啤酒汽水的生產成本都會受影響。通脹帶動美息上調的空間已然出現。作為生意人的 “侵侵” 總統,當然知道通脹的好處!

過去一段時間,可能出於有心人造市需要,「市場預期」的加息空間似乎一向偏低,結果每次聯儲局的言行被解讀為加快加息(即「不如市場預期」),美股便大插一輪。

到了聯儲局言論被理解為不會特快加息,美股又大幅抽上,筆者估計這種波動choppy 的走勢在今年將不斷上演。聯儲局在未來加息時,要處理的,便是如何避免股市過於波動的市震問題,而方法也不需太複雜—只需回歸基本,強調利率政策在控制通脹即可。


聯儲局的點陣圖、會後公布等,大可維持加息三次的觀點,但一旦通脹向上,便順勢加息可也。一句話:以通脹為加息的領先訊號。這是自2008年後的首次貸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雙走回處理通脹傳統做法,可謂政策「愛回家」。

過去10年,美國先後以貨幣政策、財政政策刺激經濟,但初期效果不彰;那時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甚高(例如史無前例的量寬)。現時美國有回歸基本的條件,反而代表美國往後的政策走向更易預測,後市走向可能較為穩定。

正常而言,一國貨幣利率上升,會推高貨幣匯率。但跡象顯示美國決策者期望在利率正常化的同時,要避免美元過強的情況出現;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,形勢上需要弱美元保障出口。而美國早已表演過一面加息,一面維持弱美元的能力—過去兩年利率溫和上升,但美匯走勢持平。美匯指數2016年在93至103點徘徊,去年在持續加息後,美匯卻輾轉回落,今年1、2月在88至90點之間運行。

或者有人會問:過去兩年美國的確做到了加息而且同時維持弱美元;但不加息,或少加息之下,弱美元的目標應該更易達到,美國又何必加快加息?

原因之一:特朗普不似是滿足於一任總統的人,早前他半開玩笑的說,美國也許應仿傚中國,讓國家領導人不止連任一次。如果現時在國家經濟承受得了的情況下先行加息,在特朗普任期後半階段出現任何經濟逆境,聯儲局會有足夠的彈藥(減息空間)應對。現階段可以加息,是為了將来(可能需要的)減息作準備。除非經濟較差,承受不了加息,否則聯儲局較應傾向「加得多少便加多少」的策略。而在溫和增長、溫和通脹的情況下加息,對美元、港元資產價格的長線影響應為中性向好—更何況即使按步加息,美息仍較近20年平均水平為低,不足以引發經濟收縮。

說回加息對香港的影響,又未必有一般人想像的大。除了香港經濟仍處於擴張期外,另一個原因是美國的貨幣戰略:如果美國成功在加息周期壓抑美匯升幅,令美元維持偏弱的水平(美匯指數100以下),代表與其掛勾的港元亦偏弱。過去數據顯示,港元兌周邊貨幣偏軟時,較為利好樓價。

至於樓市的中國因素,下週再談。
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及董事


原文刊於NOW 財經 2018年3月8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