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

2018樓市的中國因素──制度自信

美國經濟回復增長、又成功維持弱貨幣,即使多加幾次息,對香港資產價格不利的走向,並非如市場某些淡友所宣講的嚴重。而同樣影響香港至深的中國因素,亦未見有不利於香港樓價的發展。

話說朋友阿寬過年時招呼上海來港自由行的親友,過程頗堪細味。阿寬全程被再教育:「祖國樣樣都好先進」。派利是時,上海姑爺問為什麼不用微信紅包;去便利店買水,姨媽說他們都有無人商店了;其他零售要去ATM提現金,姑婆又會說內地現時真要提款都會容貌認證,不必記密碼。總之有馬雲和馬化騰的資訊科技推動下,祖國樣樣皆犀利,可憐港人只能靠邊站。

阿寬在受教之餘,回了一句:「其實係雙馬犀利,抑或政府犀利?」上海親戚異口同聲說:「總之是中國人犀利。」阿寬再提到:「這些技術方便之餘,個人私隱完全被掌握,不小心應用很易出事。」國內同胞們當然不同意,回了一句:「行得正企得正怕什麼!」阿寬本來想反問行得正也可能有冤獄,但想到話不投機,便把反問吞回肚內。

中國人的制度自信
阿寬的遭遇絕不罕見,最近看人大政協開會,筆者看到一個明顯的變化。上世紀八十年代,由中國政府到知識分子都認為經改之後,早晚要政改,當時有「兩條腿」跑步的說法──國家要進步,不可能只有經濟改革,政制一樣要改,分歧只是快慢。當時「黨政分家」,也是當時公開討論的話題。

到了今時今日,中國卻出現所謂「制度自信」,在經濟年年增長下,民間已認為中國制度比别國優越,政制不必學外人。亦即認定單腿可以跑赢雙腿!由強國論到大國民族的驕傲,盡可見諸於平民的購物、企業的收購,以及中國制造「一帶一路」的大計!

當然,中國可以「單腿」落場,在經濟增長上跑出亮麗成績,原因之一是此腿相當粗大。中國是大國、資源眾多、而且資源盡在政府手上。國力豐厚,政府更可以掌控社會各層面,此中成績是在國際社會上無出其右,如調動的資源有效,確能針對性地推動經濟。至於單腿跑步是否過於異相,相信不是今天國人有興趣的話題。

更有甚者,中國政府維持強大掌控能力的情況似乎愈來愈高明。撇開大家早知的傳統黨組織、傳媒控制、國安系統不談;對大數據的掌握,亦令社會控制進一步強化。早前《福布斯》公布全球富豪榜,中國的雙馬分別名列第17和20位。兩位的共通點是旗下業務以資訊科技為主,掌握消費者(亦即人民)生活模式的大數據。他們的生意短短十多年變成巨企,除了時勢做英雄,也與中國政府需要更完善的大數據,對有關企業在政策上提供配合有關。

制度自信下的心口不一
美國政府要Apple協助解開疑犯上鎖的iPhone也諸多麻煩,而中國政府大概不會有類似煩惱,或許這都是制度自信的內容之一?近幾年中國的網購、電子支付迅速普及,發展下來,政府對自己每一個國民生活了解得最鉅細無遺。中國政府正以一種「全知者」的形態出現,控制力將更強大。在強國富民的走向中,現有一切只會不斷被強化,根本看不到要改變的需要。
但有趣的是,中國人口裏對西方模式說不,但「身體最誠實」。這邊說香港現金支付落後,回過頭在港各區商場仍是被內地客逼爆。富而自信的國人更是四出走資,甚至部署移民。「裸官(家人都移居外國的官員)」現象亦早已不是新聞。而香港正是資金出走的第一站,所以最貴到最平的樓房盡見內資足印。香港所謂的外來買家税項高達樓價三成,卻仍然有價有市,细查之下盡是祖國同胞的貢獻。在港元隨美元偏軟,而中國人購買香港物業興趣不減的大環境下,加幾次息,又如何令樓價大幅調整?

不少在過去幾年錯失入市機會的香港仔仍在等待樓價調整。試想如樓價跌三成,大概港府也要隨即撤辣,對內資來說則是「雙減辣」,平足六成!到時本土香港人又有沒有資金或魄力去參與搶貨?
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及董事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3月20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為何成交量升按揭取用金額跌?

 2024年樓市成交量回升,但按揭取用金額料會錄得較大的按年跌幅,連帶銀行體系內的按揭未償還金額也出現罕見的下跌。在按息開始回落的時候,貸款未見增長,這不是好消息。 根據地產代理統計,2024年全年一手住宅成交註冊約1.68萬宗,二手約4萬宗,數字較2023年分別上升約57%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