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

包批按揭

多個新盤推出「包批按揭」,號稱不設壓力測試,理論上申請即批。究竟為何發展商要推出此類按揭?此類產品的推出,對後市又有何啟示?

過去不少發展商也有推出二按,讓買家以低首期方式購置新盤單位。先不論二按的利息較高、年期較短、優惠期後供款急升等問題,此類產品的確可滿足部分買家低首期入市的需要。但隨着金管局收緊涉及二按的按揭指引,二按利息較高、年期較長的特色,卻令買家難以通過壓力測試。

根據現行按揭指引,只要一、二按的融資總成數高於標準按揭2成,對借款人的壓力測試標準便更為嚴格。以一個樓價1,500萬元單位為例,標準一按成數上限 為5成,即銀行可借750萬元。如果發展商提供樓價25%二按,由於借款總成數高於標準按揭2成,壓力測試標準是:在現行按息下,一、二按月供不可高於月 入45%,如果按息3升3厘,供款不可逾月入55%。如果有關買家本身已有一個物業在供,再申請上述一、二按,那麼其新舊物業按揭總供款不可逾月入 35%,按息加3厘,不可逾月入45%。標準上調後,莫說二按,不少準買家可能連一按的壓力測試都通過不了。

發展商角度:去貨總比直接減價好
簡單來說,即使發展商肯借二按,由於壓測規限嚴格,對買家,尤其是已有物業在供的買家,效用也未必太大。反映在數字上,近月使用發展商二按的紀錄,每月大概只有200宗上下。
本地發展商以靈活見稱,二按效果不大,發展商便推出整筆一按,成數較銀行標準按揭高,而且標榜「包批」,不需要入息證明,也不需壓力測試。

視乎不同發展商而定,估計利息成本由拆息加百多點子至接近最優惠利率。表面看,發展商提供優惠期後P至P+1%的按揭,帳面上可能會有微利。但食慣大茶飯的恐怕不會在意如此蠅頭小利。一般的說法,都是發展商為了去貨,不惜成本推出整筆的一按。

事實上,現時10個專家9個看淡,樓市氣氛欠佳;但供應卻持續增加,單是第四季已有逾4,000個單位可推出市場。在後市下調機會上升的情況下,發展商與 其甚麼也不做,等待樓價下跌,被迫以較低價賣樓,倒不如出招刺激買家入市。在發展商的角度看,包批按揭如能成功去貨,總比直接減價為佳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5年11月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