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價有下調跡象,港府會不會相應調整過去推出的辣招,便成為市場關注焦點,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特首梁振英對於是否減辣的發言,卻予人立場不完全一致的感覺。
上周財政司司長說政府會留意樓市發展,有需要時作出政策調整。之後特首卻強調不會減辣,並會繼續增加土地及樓房供應。特首發言後,有傳媒更以「一鎚
定音」形容,港府樓市辣招將持續。但之後財政司司長又再表示,金管局過去數年推出七次物業按揭監管措施,隨利息開始回升,可以慢慢減少這些反周期措施。
嚴格而言,二人的立場沒有衝突,一來是司長說的不是現時就要收招,而是「有需要時調整」;特首其後發言,大可理解為港府認為現時未是有需要時候。至
於特首「一鎚定音」表明不減辣後,司長仍然表示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可慢慢減少,原因在於港府的「樓市辣招」與金管局的「逆周期措施」名義上的確是兩回事。
金管局調整針對按揭的逆周期措施,技術上的確可說不是「政府」減辣。問題是,在小市民角度,金管局也是公營機構,措施總不成與政府打對台。財爺與特首在一
周內的三次發言,即使可演繹成沒有衝突,也予人立場不一致的感覺。
港府高層對樓市調控措施的言論不一,背後是否反映權鬥、是否2017年特首選戰提早揭幕,留待花生友討論。但單以政策目標而言,如果利息上升,金管局的某些「利率敏感」的逆周期措施的確是應該調整的。
最明顯的是壓力測試,現行壓力測試對未持有/擔保按揭的用家,要求是「現行利率下按揭供款不逾月入50%;加息3厘供款不逾月入60%。」此一要求
背後有一個理據:現行按息(以新造按揭為例,約2厘)嚴重偏低,較歷史平均水平約低3厘。某程度上可以說,如果「現行利率」本身未有嚴重偏低,壓力測試的
必要性亦會相應下降。
簡單來說,最少在理論層面而言,如果市場按息上升,壓測標準便有放寬空間,例如市場按息較現時升1厘,原則上壓測可放寬至「加息2厘,供款不逾月入60%」。
當然,理論歸理論,如果官方目標是要持續壓抑需求,好讓樓價有更明顯調整,在按息上升之後,維持辣招及逆周期措施便是理性決定。問題是,目前港府高層言論不一,令人難以估計官方目標,只會為樓市平添不明朗因素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5年10月6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