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地產版,近日充斥破頂成交的新聞,但另一邊廂,市場同時出現持貨數年的蝕讓個案。市況兩極,反映發展商對新盤定價的「自由度」大不如前。
先比較一下兩種極端情況,報載置富花園一個實用面積588平方呎單位,以818萬元成交,創同類單位呎價新高。原業主2009年以395萬元購入單
位,持貨6年,獲利423萬元,單位升值107%。另一方面,西貢某洋房,實用面積2901呎,新近以6,200萬元成交,原業主2006年初以
7480.5萬元購入,單位9年貶值17%或1,280.5萬元。
先說破頂的那宗成交,參考樓價指數,現時樓價大概比2009年中高一倍,「破頂價」其實合乎大市走勢。即係跟住個市走!
反而蝕讓個案值得研究,現時樓價大概比2006年初高出170%,照說在2006年買樓,正常是有錢贏,問題只是賺多或賺少。但為什麽會出現蝕讓,細看此類的成交,原來都涉及一手盤。
以整體樓市較2006年上升170%,上述洋房新近成交價6,200萬元運算,2006年時,有關洋房「合理價」應該是3,647萬元左右;而事實上發展商以7,480.5萬售出,溢價竟高達105%。
有本事將市值3,600萬的物業,以近7,500萬售出,當然是神乎其技的「法術」。即使撇開較易營造獨特性的洋房大宅,數年前不少面向大眾市場的
大眾新盤,也一樣成功以高溢價開盤—大圍某新盤4、5年前開售,價格較同區二手盤高出3成左右,明明大市持續上升,此盤去年卻單月出現逾十宗蝕讓,直至樓
價繼續上升,二手成交才普遍由蝕變賺,但以幅度計,升幅卻比不上同區二手屋苑。
但所謂「無遮無扇,神仙難變」,即使是法術,也要客觀環境配合及主觀因素,才可營造新盤高溢價的盛況。數年前一手樓市充斥國內買家,他們對本地樓價
未必有概念,甚至本身就有其他入市動機,較易接受高溢價的新盤訂價。當一手市場中有幾成購買力是此類買家,便自然可帶動整體價格上升。
但近幾年在港府徵收買家印花稅、雙倍印花稅,金管局又收緊按揭指引,非本地收入人士申請按揭成數受限後,內地買家佔一手成交比重似見下跌。在此情況
下,我們見到近期幾個開售的新盤,都被形容為「貼市價」,甚至較二手有輕微折讓的方式開售。可見欠缺其他條件配合,法術頓時不靈,難為新盤「提升價值」。
市場中經常有人問:樓價何時調整,回看破頂、蝕讓同時出現,某程度上可說調整「已經出現」--那些法術成功以高溢價出售的單位,在轉讓時終需面對現實—調整一下售價;但二手市場在重重辣招下仍創新高,反映市場承接力仍然強勁。
對本地用家來說,應該歡迎新盤貼市價開售的發展;情況不單單代表有機會以較合理價格購入新盤。市場較少外來資金參與,亦代表現市價主要由本地需求支
撐,泡沫成份未算高。不過,一手開售貼市價,不代表買新盤必賺;即使一手溢價大幅減退,認定購入新盤將來會有可觀升幅,仍然是主觀願望;至於願望是否成
真,便有待時間觀察。
原文刊於DBC數碼電台 2015年6月25日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按揭貸款的利率一般較其他貸款為低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,是按揭為有抵押貸款,而且按揭成數受金管局指引限制。萬一借款人斷供,提供按揭的銀行可收回單位拍賣,一般可抵消欠款。按揭壞帳的風險較低,故貸款利息亦較低。不過,究竟銀行是要收回單位,一般有何程序? 一般來說,當借款人出現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