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
按揭新指引對投資者影響
金管局於周一(19日)晚上出招,進一步完善按揭指引。除重申沒有業務營運的公司申請按揭需跟足現有指引外,更收緊出租物業租金計算收入的折扣率。收緊指引料可紓緩未來樓市調整的幅度,但對投資者的影響有限。
市場較關注的是有關租金計算的指引。以往銀行計算按揭申請人持有物業的租金收入時,會以八折計算,即每月收租$1萬的物業,折算成$8,000的收入。現 時金管局的新指引,是基本折扣率定為三成,即同樣是$1萬的租金,折算成$7,000的收入。如果租金收入欠缺證明,折扣率定為四成,即$1萬租金,只 算$6,000收入。
此舉對上車客的影響不大,主要受影響的是一眾包租公,其利用按揭槓桿,增持物業的空間將稍為收窄。以持有多個物業,租金收入共$10萬計算,以往當作$8 萬收入,未來只可當作$7萬。如果有部分物業尚有按揭未供滿,此情況下包租公新購物業作非自住用途,按揭成數上限五成(不變),供款與入息比率基本上限四 成(不變),但「入息」卻由$8萬變$7萬,在現行按息下,持有物業每月總供款不可逾$2.8萬(之前為$3.2萬)。上述所指的,還未計算壓力測試的影 響,以持有其他未供滿物業計算,按息升3厘,按揭總供款不可逾收入五成。
維持一貫去槓桿化策略
金管局此舉,官方理由是因應收租業主有相關的支出(維修、管理費、空置成本等),名義租金不等於實際收入;而金管局認為近年兩成的折扣不足以反映有關支出上升的趨勢,故發出指引調整折扣率。
不論金管局原意如何,實際上的影響與近年的逆周期措施一致,即去槓桿化(De-leveraging);直接效果是減低收租業主再入市的槓桿比率。未來遇 上息口上升,樓市調整,租金回落時;由於申請按揭時的租金收入一早被打折,按揭供款比率受限,只要按息上升不逾3厘,租金收入跌幅不超過三成,供款佔實際 租金收入仍會維持在五成以下。換言之,有關業主亦會有較強的承受能力。但對樓市而言,未必有太大的負面影響。
在現時雙倍印花稅、額外印花稅措施及非自住物業的按揭成數受限的影響下,仍然有意買樓投資的業主,不單有一定實力,更對樓市有強烈的偏好。他們在稅務開支較其他投資高的情況下仍選擇物業投資,自然已經過詳細計算。
收緊租金收入的計算標準,未必會令他們打消買樓收租的念頭——最大的影響,可能只是令他們「睇餸食飯」,租金計算收緊後,要買樓收租的還是會入市,只是部分購買力受限的包租公,轉為購買樓價較相宜單位。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5年1月24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