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

再推量寬的意涵

聯儲局上周未有加息,市場似乎「睇死」聯儲局短期內難以啟動利率正常化的步伐,不少意見更認定,聯儲局可能被迫在來年推行第四輪量化寬鬆---潛台詞自然是利好各類資產價格。如果第四輪量寬,真的「如期」在明年出現,樓市又會怎樣?
問題的延後爆發
聯儲局最初推出量化寬鬆(Quantitative Easing, QE),原本目的是避免資產價格下跌,觸動連串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價格暴跌,引發金融市場崩潰。單從成果看,金融系統算是保住了,但推出量寬國家的基本經 濟問題卻未見改善,不少人認為,問題只是延後爆發。
簡單說量寬,就是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(Liquidity),令市場上流動資金增加。為什麼要令市場有充裕的資金流量?原因是大部分的政冶、經濟及 金融問題爆發後,往往都因隨後的資金收緊而令危機全面升級。流動性減少會惡化問題,反過來,流動性增加卻可遞减問題的擴散程度。
QE4 的意涵
本來錢多了,而產品、服務沒有增加,便會出現通脹;不過,近年各國量寬之下的現象,通脹卻是似有若無 — 美國8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.2%,按月竟跌0.1%。流動性增加而通脹壓力不大有眾多原因,大慨包括產能過盛、資金進入了資本市場而非實體經濟有關。
現時有趣的情況,是在量寬(市場熱錢氾濫)之下,通脹壓力仍然不大,一旦終止量寬,各國又持續出現通縮壓力--對經濟絕非好消息,換言之,撤量寬政策而希望經濟增長可補替减少的流動性,似乎並未可行。如在這場景下堅持退市,任可問題演變成全面危機的可能性勢將增加。
但另一方面,事實已經證明,量寬難以刺激實體經濟,增加了的流動性,大多流入股市、樓市等資本市場。以現時的情況看來,就算聯儲局最終未能加息,甚 至認為有需要再推措施刺激經濟,估計也會極力避免實行第四輪量化寬鬆---現時市場需要的,是振興實體經濟、消耗過盛的產能,而不是加強挽救金融體系,更 多的量寬也不是對證下藥,因此筆者認為量寬出現的機會是值得思考。
現時部分資本市場的參與者,仍在企盼第四輪量化寬鬆(QE4)的來臨,認為QE4可刺激資產價格上升。先不論QE4推出的可能性,觀乎過去幾次QE 推出的前因後果,即使聯儲局真的推出QE4,似乎也不應視為利好消息。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本,現時市場提起量寬,都會想到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措施, 但日本在2000年已推出過類似的招數,同樣是增加流動性,同樣是長期低息政策,結果卻是經濟長年未見改善。
以美國的情況來說,較佳的情況其實是聯儲局慢慢收回量寬後增加的流動性,慢慢將利率正常化;9月未能加息,暫時的理由是擔心中國經濟影響,如果10 月甚至12月都未能加息,其實應解讀為經濟警號,而非利好樓市因素。同理,聯儲局未能收回濫發的流動應加以警惕;市場反過來期待QE4出現,已是本末倒 置。

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
 
原文刊於DBC數碼電台網站2015年9月24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