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政府改管治思維 保護港人利益


 面對樓市持續升溫,政府終推出買家印花稅(BSD),先不論效果如何,此卻是港府首次針對外來購買力的措施。港府的行動間接承認了外來買家對本地樓市的影響,並以新稅種應對,影響可謂深遠。
香港此類開放型城市,資金往來自由,一方面是要履行作為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,另一方面也必須承受資金自由往來所引起的種種問題。如何在資金流通與照顧民生之間取得平衡,值得港府詳細考慮。
星、港開放型經濟 難避跨境交易影響
新加坡與香港有相類似的地方:兩者都屬開放型經濟,本身幾無腹地。而新加坡又與人口更多、經濟發展不同步的馬來西亞相連,兩地人民往來頻繁。新、馬經濟發 展步伐有異,特別是物價的差距,吸引大量灰色跨境交易。例如新加坡的油價較馬來西亞為高,由於汽車出入境方便,不少新加坡司機便到馬來西亞入油,以減少入 油開支。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不想減少兩地的人流物流,但又不能坐視油稅流失,政府便在邊境口岸抽查汽車——規定所有入境汽車,油缸不可滿載。這是政府以行政 手段減少跨境交易對稅收減少的措施。
「價格差距吸引跨境買賣」的情況在香港物業市場亦同樣出現;由於人民幣升值、港元利率低企、內地嚴格執行「限購令」等,本地物業市場吸引大批內地投資者進 入。在供不應求轉趨惡化之際,內地富豪對豪宅的偏好,亦令本地新盤豪宅化的現象變本加厲——即使項目並非位處傳統豪宅區,亦一概以宮廷裝修、歐陸品牌為配 套,試圖將新盤以豪宅價推出。一來外地買家對本地分區概念並無「成見」,二來他們「豪得起」。新盤多了此類購買力與本地經濟表現無關連的買家支持,叫高開 高便成了近年常見的現象。
BSD踏出首步 港人港地規模或擴
從2005年人民幣升值起,市場已關注到外地購買力對本地樓市的影響日大,但港府卻延至最近才出招。以招數(即買家印花稅)來說,15%的稅率,未足以令 外來購買力絕迹香港,但卻反映了港府管治心態的改變。由曾蔭權時代「打開門做生意」、「背靠祖國、想窮都難」的生意人心態,終調整至現政府所謂的「急市民 所急」、「一切政策會以維護本地人的利益出發」。
展望未來,只要香港與內地仍存有一定的差異,兩地之間因資金往來而引起的種種問題亦難以避免。如果港府只以生意人心態應對,理論上應完全不作任何干預,任 由市場「自行調節」。但港府適時推出15%的買家印花稅,卻標誌着基本思維的改變。此一改變反映了港府或將推出更多維護本地利益的措施,例如擴大「港人港 地」的規模。分析未來樓市走勢時,絕不可輕視此一趨勢的影響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 2012年11月24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