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

申請新居屋的考慮因素

房委、房協推出新一批居屋,吸引大批市民領取申請表格。有關屋苑價格在去年訂定,由於期內樓價下跌約1成,派表前一度傳出可能調整居屋售價,但最終售價仍是維持,只會調整折扣率。
在買家角度,有關安排難說理想。本地資助房屋沿用「按市價折扣」的機制,待買家他日在自由市場轉讓時,再按當時市值補回差價。但由計算市價至抽籤揀樓,存在一定時差。在市況平穩,甚至樓價上升時,有關安排自然受買家歡迎。但在樓價下跌時,買家便可能會擔心自己買貴樓。
表面上,市價下跌,官方調整折扣率,買家似乎無損失。例如市值400萬單位,7折出售,即280萬元。如市值下跌1成至360萬,售價維持在280 萬元,折扣率調整至77.8%。買家未來如在自由市場將單位轉讓,便只需按當時市值向房委會補回約22.2%差價。在此安排下,如果樓價輾轉上升,小業主 未來可分享的升值部分價值會更高。
問題之一,是展望未來,新居屋供應有限,市民對居屋的需求難見減少,未來二手居屋可能由第二市場(不需補價售予合資格人士)主導,現時說「折扣率低,未來補價少」,對買家意義不大。對買家來說,較好的安排可能是折扣率不變,直接調低售價。
除了折扣率之外,準買家亦要留意,新居屋在去年訂價,在今年中揀樓、簽訂買賣協議,亦只提供建築期付款,即買家要在物業臨近落成時,才找銀行申請按揭。而新居屋的預計入伙日期為2018至2019年。
如果期內樓價持續調整,甚至可能出現成交價高於當時私樓價格的情況。當然,新居屋有房委/房協提供擔保,即使樓價下跌,買家屆時應該仍可按購入價為單位申請9成按揭,買家至少不必擔心估價不足難以上會的問題。至於樓價持續下跌的風險有多大,便需要買家自行衡量了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2月2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
 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