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房委會通過,將明年初接受申請的5000個白表可免補價購居屋名額,其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分別升至4萬及83萬元,此舉將令符合白表資格的家庭數目大增。但在供應未有增加的情況下,恐怕多數白表家庭都難以在居二市場找到合適單位,措施只是延緩買家入市的緩兵之計。
房委會上調白表家庭入息上限,所持的理由是「未補價居屋樓價已上升」,如不上調上限,白表家庭勢將難以在居二市場購買單位。根據同一思維,如果樓價進一步上升,是否要將申請家庭入息上限以上升中的樓價為依歸進一步放寬至6萬、8萬元或更高?
月入4萬 可負擔私樓
根據統計處最新數據,第三季全港家庭月入中位數是2.4萬元;若只計算居於私人住宅家庭,月入中位數是3.2萬元,而月入高於4萬元的家庭只佔全港的22.6%。現時調整白表資格,大量中高收入家庭將合乎資格購買居二市場未補價的居屋。
在土地資源有限的前提下,政府以資助房屋協助市民置業,受惠對象應該有一定限制。現時提高白表入息上限,勢將混淆了政府資助的原則。
一個月入4萬元的家庭,如在私人市場置業,以25年還款期計,考慮到壓力測試,大概可負擔446萬元的按揭額(以利率2.15厘計,月供19231元,當
按息上升2厘時,則月供23912元);若申造九成按揭計,更可購買樓價495萬元的物業,相當於坐落在新界鐵路沿線、樓齡10年左右的3房單位。此等入
息的家庭,根本就可自行解決置業需要。
提高上限或為舒緩入市壓力
多數意見認為解決房屋問題的王道方法是增加供應,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,雖然由去年開始,政府已逐步增加土地供應;但數量明顯不足,亦緩不濟急—新供應要數年後才可變成現樓。現時要解決無樓一族「上車難」的問題,便唯有先推出種種緩兵之計。
說是「緩兵之計」,意思是措施其實沒有改變基本因素,只是令購買力暫緩入市。樂觀地認為數年後供應增加,市民置業難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。
政府在2年前推出居屋貨尾時,白表家庭入息上限是2.7萬元;現時將上限大幅提升,代表大批中等收入家庭可獲白表資格,在新政策下,更可以購買居二市場未
補地價的居屋。一個月入4萬元、原本有意在私人市場置業的家庭,現在可購買未補價的二手居屋;可以預期他們會先考慮居二市場,可有更合適、較相宜的選擇,
此批家庭入市購置私樓的步伐便會相應放緩。
當然,整體供應其實從未增加,參考過去數年的居二市場成交數字,成交量都在二千宗以下;突然增加5000個白表名額可購買居二市場單位,加上入息上限大額
提高,居二市場成交或會轉趨活躍。有人認為在新增需求刺激下,居二市場成交價或將進一步上升---此對真正有需要購置二手居屋來解決居住問題的家庭不利。
不過對月入4萬元的家庭而言,會否肯食「謙遜餅」(humble pie),入住實而不華的舊居屋將有待市場驗證!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2年12月1日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