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

高息二按的市場空間

金管局多次以限制豪宅物業按揭成數的方式,以壓抑樓市炒風。問題是,有關措施其實只會令投資者成本增加,而不會令他們無法以低首期高槓桿的方式入市。

財務公司的二按批核較銀行寬鬆(部分宣稱可在十多分鐘內批出按揭),但利率遠較一般銀行的一按為高。現時一般一按利率在2厘多的水平,而二按視乎種類,可以由PP加十多厘不等。

投資者會接受高息二按,原因是為了較大的槓桿效益,他們在計算過後,寧可透過二按入市。

以一個400萬物業,一按樓價5成,利率2.1厘,二按樓價3成,利率12厘為例;如年期為20年,一、二按相加,月供是23,427元,2年總供款562,248元。傳統8成按揭(連保費)在同等年期,利率為2.1厘的情況下,月供16,570元,2年總供款397,680元。計及保費, 2種按揭組合下實際剩餘之本金, 實則二按組合比傳統的高成數組合多出14.7萬元。由於現時投資者根本不可能透過按揭保險計劃以低首期入市,在開支相對不大的情況下,高息二按便成為了他們以低首期入市的途徑。


原文刊於 晴報 2011年8月29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
 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