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

劏房按揭



早前香港再一次「蜚聲國際」,華爾街日報大篇幅報導香港的劏房及「棺材房」(現代化的籠屋)現象。

「劏房」多數出現在舊區唐樓(無電梯的多層式住宅大廈),購入價相對便宜,但將單位分隔為多個房間後,呎租直迫一線豪宅,近年吸引不少投資者進入「劏房出租」市場。按揭方面,不同銀行對「劏房」的按揭取態各有不同,部分銀行會拒絕提供按揭, 亦有銀行會因為相對利潤較高(可收取較高按息)而接受按揭申請。

銀行即使接受劏房的按揭申請,亦會要求估價公司提供較詳細的驗樓報告;而估價公司在處理類似物業的估價時,會要求視察單位。如果業主是連租約購入單位,又或者業主需轉按套現時,由於單位已全部或部份出租,估價公司便可能難以視察單位(租客沒有義務讓估價公司人員入屋),難以進行視察。但就筆者所知,會有部分銀行及估價公司接受只視察單位一部分(例如四間劏房中的其中二間),即可提交報告。

按揭條件方面,由於劏房一定是出租 / 投資物業,按揭成數會根據金管局指引,最高為樓價5成,利率亦會較自住物業為高。如果物業樓齡偏高,銀行即使提供按揭,按揭年期亦可能較短。

原文刊於 晴報 2011年8月8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
 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