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及業界的數據均顯示樓價回落,受惠於按揭壓力測試,近年入貨或轉按業主的負擔能力遠較上一周期為高,加上市場以用家主導,樓價應該不會出現像1997年般滾雪球式下跌的局面。但此處有一個盲點,即使絕大多數業主的供樓負擔不成問題,較大幅度的下調仍是有機會出現。
無容置疑,於2010年金管局要求銀行為按揭申請進行壓力測試、收緊第二套按揭住宅的壓測標準後,類似上一個樓市周期大量投資者過度借貸的情況已不
存在。市場以用家為主,上一次大跌市大量物業被拋售減債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。一句話:絕大多數業主持貨能力強,自住用家持貨意願高,欠缺在市況疲弱下平售
單位的誘因。
少量低價成交足以拖低樓價指數
問題在於,要樓價出現較大調整,並不需要有大量物業減價──只要回想一下今年二手市場的表現就可發現:近年的樓價上升,其實欠缺大量成交支持。個別
屋苑年中出現少量創新高成交,在統計上便令整體樓價上調(所謂「乾升」)。同理,目前市場氣氛觀望,加上經濟有放緩跡象,只要極少量的業主因任何原因要賣
樓套現,在現水平有需要急讓單位,便需要減價求售。在現階段普遍看淡後市的情況下,減價幾個百分點吸引力不足,可以預期各區陸續出現「乾跌」的現象──少
量成交,成交價明顯較高位有所調整。
出現少量成交帶動整體樓價波動,有兩方面因素:其一是壓力測試及眾多辣招,不單大幅提升投資者的買賣成本,也對用家的按揭槓桿有嚴重影響,市場上財政條件略為不足的都難以入市,整體買賣少了,樓價走勢自然只由少量成交帶動;另一個因素是市場的估價制度。
估價機制「造就」大市波動
銀行要批出一宗按揭申請,除了要看申請人的償還能力,也要看抵押物業的估值。大致上,本地住宅的估值主要參考新近成交,此點在原則上完全合理──經
濟學上,所謂合理價,不就是市價嗎?類似單位的新近成交自然是估價最佳坐標。但此個最合理的標準,也容易造就傻瓜接火棒的遊戲──任何人不管是出於「購買
心頭好」、被市場氣氛蒙蔽而以高價購入單位,此個成交價便成為新的估價坐標。
情況其實不一定不可改變,例如在估價時,適當參考回報率,已可能減少少量成交挾高整體估價的情況──不管是九十年代或近10年的升市,樓價升幅都遠
高於同期租金升幅。銀行批核按揭必須先行估價,如果估價的權重中,適當加強租金回報的參考,或可減少專業估價追逐少量新高成交的局面,長遠而言,甚至可令
樓價的波幅收窄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5年12月15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按揭貸款的利率一般較其他貸款為低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,是按揭為有抵押貸款,而且按揭成數受金管局指引限制。萬一借款人斷供,提供按揭的銀行可收回單位拍賣,一般可抵消欠款。按揭壞帳的風險較低,故貸款利息亦較低。不過,究竟銀行是要收回單位,一般有何程序? 一般來說,當借款人出現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