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

放寬中價物業按揭成數助買家上車?

都說近日樓價回升由細價樓帶動,除了一批上車客眼見樓價長期居高不下,決定追價入市外,亦與政策因素使投資者集中購入細價樓有關。細價樓樓價升幅過高,情況並不健康。要應對現時局面,有人建議調整現時的按揭指引,但實際未必可行。

政府與金管局的種種措施,推出數年未有令樓價回落,當初相信高官言論,暫緩入市的市民,在租樓數年後,眼見租金年年升,樓價未見跌,可能已喪失耐 性,決定入市。此外,在官方推出多種措施後,購買中高價物業的成本大增,包括首期支出偏高,仍然看好後市的投資者轉而購入細價樓。上車需求及投資需求集中 在細價樓,結果就是目前的市況:樓市由細價樓或上車盤帶動回升。

此種情況無疑是不健康的。以元朗一個樓齡約10年的屋苑為例,2房單位入場費360萬元左右。假設申造九成按揭,借324萬元,選用最長還款期30 年,按息2.15厘,月供為12220元;加上壓力測試,月入需29486元以上,按揭才可順利獲批,月入數目相當於首季全港家庭月入中位數2.3萬元的 1.28倍,或居於私樓家庭月入中位數3.13萬元的94%。簡單來說,對上車用家來說,此是一個難以負擔的樓價水平。當然,現實是部分上車盤其實是由投 資者吸納。上述數字反映的是「上車客難以負擔小型單位樓價」,但不代表「購買小型單位的買家負擔很重」。

針對投資需求集中在小型單位,有意見認為可放寬6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限制,引導部分資金由上車盤轉向中價樓。此種想法似乎有一定道理:如果中價樓按揭成數放寬,吸納部分資金,細價樓的升勢可望放緩。

平心而論,單純為了銀行體系風險管理,有壓力測試及正面按揭信貸資料庫,已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借款人的償還能力。在此之外再限制中價物業按揭成數,保護措施的確有點架床疊屋。可以說,現時放寬中價樓按揭成數限制,應該不會為銀行體系帶來太大風險。
但此想法有一個大問題:放寬部分逆周期措施,將會被市場解讀為「減辣」,可能刺激整體成交量、成交價上升。

早前政府把雙倍印花稅的退稅安排改動,由原先「簽署買賣合約時未持有本地住宅物業」改為「簽署樓契時未持有本地住宅物業」可按舊稅率繳稅,簽樓契時持有住宅物業者,在6個月後售出舊居,亦可申請退回差額。

客觀而論,有關改動合情合理,特別是方便購買樓花物業的用家,不必無端支付較高費用;坊間亦無甚評論認為改動算是減辣。但整體效果是樓花成交量大升、整體市場氣氛由平靜轉向活躍。

現時如果改動按揭指引,也會有類似的風險:被市場理解為減辣,刺激樓價進一步上升。為了避免改動被市場誤讀,估計當局改動中價物業按揭限制的機會微乎其微;若要改動,可能真的要待樓價出現明顯下調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4年7月12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