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即將榮休,部分評論認為金管局在其任內推出的逆周期措施,令不少用家錯失置業機會。此類評論不但無視逆周期措施對金融體系風險管理的必要性,而認定無遏市措施下,用家較易入市,更是一廂情願。
無疑,市場上一定有一些用家,於過去十年八年曾經考慮入市,但卻因為金管局的指引,按揭成數受限,又或因為未能通過壓力測試,而打消入市念頭。之後樓價繼續上升,再追價入市的難度已不斷增加。對此類人士來說,金管局限制按揭成數和壓力測試等措施,的確有阻人置業(甚至阻人發達)之嫌。
不過,大家不妨想像一下,如果過去十年八年,不曾存在任何逆周期措施,樓價會比現時看到的更高或更低?在其他條件都不變,而按揭借款限制較少的情況下,結果自然是更多資金入市,樓價會比我們今天看到的更高──用家的入市難度不見得比現時為低。而置業人士的供款負擔,卻極可能較現時為高。
縱無逆市措施 一般人亦難置業
過去我們曾提及,在上一個金融風暴後,香港的銀行似乎成功地渡過了難關,沒有一家銀行倒閉。但在亮麗成績的背後,卻是每年個人破產數字由1997年前的幾百宗,升至2000年前後的上萬宗。部分原因就是,當時銀行的風險被有效監管,但個人層面的借貸風險,卻是貴客自理。
近10年來,金管局推出的逆周期措施,卻不單單是在管控銀行風險,連個人樓按的風險也受到一定監管,一般按揭借款人對經濟波動的抵禦力,其實較上周期為高。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,香港一直未受重大衝擊,令大多數人看不到逆周期措施對香港一般人面對外來衝擊的作用,此點是香港之幸。但不宜因此認為逆周期措施是杞人之憂,甚至認為措施無用。
最近一次的逆周期措施,於2015年2月推出,把標準按揭成數由七成下調至六成。今時今日,樓價比當時更高,不管大家對逆周期措施的評價為何,客觀條件如此,監管機構似乎都難以放寬有關措施。在評估未來樓價走向,甚至是個人作出置業部署時,似乎都要預設逆周期措施會再存在一段較長時間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9年2月26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按計劃以「專業服務、知識為本」的宗旨,為客戶提供有內容、有質素的服務。
重溫600多篇【按計劃觀點】:http://bit.ly/2MDyTvO
💻按計劃網站:www.panasian.com.hk
👍讚好Facebook專頁: fb.com/pamortgage
🎥訂閱YouTube頻道: http://bit.ly/2R3T9ZX
☎️按揭熱線: (852) 2167 1369
📱Whatsapp:
(852) 5596 6181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《唐伯虎點秋香》看按息是高是低
2024年樓市成交價雖然仍有調整,但成交量回升,背後因素之一是全年按息下調0.625厘。有指今年按息的下調幅度有限,按息利好樓市的因素消減。但此觀點忽視了其他座標因素的影響。 早前網上有一個熱門討論:某位女歌手是否靚女。本來靚女與否,純屬各花入各眼,就算再花時間討論,也不會達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