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視上看到家計會的廣告,片中以一對夫婦生出一隊籃球隊,開心愉快地打球,帶出「生育最緊要計劃好」的概念,即如果一早計好數,生多幾個都不是問題。看着看着,又想起了「堅離地」的潮語。
N年之前,香港家計會的口號是「兩個已經夠曬數」;隨平均收入及學歷上升,本地生育率下跌,本地女性一生平均只生育1.2胎──如不計外來新增人口,本港人口將慢慢減少。結果由前特首曾蔭權開始,政府開始鼓勵夫婦多生育;家計會廣告,亦反映類似的思維。
原則上,只要計劃好,由笨豬跳到登陸火星都不是問題,生兒育女似乎也不應該例外。但現實中,有些問題不是「計劃好」便可以紓解。繼發展商開出廳房面積共61方呎的屋則、大埔有村屋業主將下格床招租,床位每月叫價3600元之後,又有投資者在西區開設「太空倉」,每個承惠月租5100元。情況反映房屋仍是供不應求、單身人士開始連劏房的租金也負擔不起,床位和太空倉開始應運復興。
香港的男女平均初婚年齡約30歲,30歲的香港人工資中位數約1.62萬元,夫婦二人如處同一年齡,收入中位數約3.24萬元;沒有其他外債的話,可負擔的按揭上限約356萬元,大概可以負擔一個小型上車盤的按揭供款。舊樓的話,實用面積可能接近300方呎,新樓大概在200方呎左右,但不管是新樓或舊樓,似乎也不應期望他們在如此居住環境下會生三、四個子女。
如果只是財務問題,多儲幾年錢和工作上增加經驗,也可預期收入增加,未來可能購入面積更大的單位。但婦女生育有其年齡限制,30歲初婚,其實沒有多少年讓他們改善財務情況。
當然,以上計的是平均數,同一年齡層的人,總有一批收入較好或者有父母資助,有餘力購入較大單位的夫婦。但統計上,高收入高學歷的人傾向晚婚和少生育。難以期待此批少數幸運兒會為生育率帶來多少貢獻。綜合而言,目前呼籲年青夫婦「好好計劃、多生幾個」,在廣告受眾聽來,可能難以入耳。
由個人的層面看,「對未來有所計劃」當然是好事。如果有意婚後生兩、三個,又希望居住空間合理一點,一早規劃如何儲首期、未來如何應付供樓也有其必要。樓價有起有落,即使負擔不了現時的樓價,未來一旦樓價有所調整,有所準備的人也有更多資源作出選擇。
不過,在社會層面看,新增土地有重重困難,可見將來新世代居住空間偏少的問題似乎難以解決。在此種情況下仍叫後生仔女「計計數,多生幾個」,似乎已脫離現實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10月25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