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勵志或反智?

在網上片段看到,一位年紀似是幼稚園高年級生的日籍小朋友,在大群觀眾面前表演體操跳木馬。那個跳馬木箱其實比小朋友高許多,他試了一次、兩次、三次都未能跨過木箱,之後一大班同年紀小孩跑出來,圍住他叫了幾句口號後,小朋友再奮力一跳,竟跨過木箱,贏得全場歡呼。片段頗具勵志意味,難怪在網上廣傳;然而,是否勵志,很大程度由詮釋者的角度決定……

筆者認為,片段獲得大量回響,除了永不言敗的勵志精神、同學間熱血的友情等因素外,另一個現實原因是小朋友最終成功跨過木馬。試想一下,如果小朋友在同學「集氣」鼓勵後仍是未能完成動作,甚或勉強跳過木馬卻失手受傷甚至骨折,後果會如何?片段還會被廣傳嗎?這多少反映了我們對成功的戀棧、失敗的疏離,縱然口裏常教孩子,失敗乃成功之母,高舉的仍是講求成功的價值。

要小朋友面對挑戰、讓他們學懂互相支持當然是好事。但客觀而言,因着各人的差異,要年幼小孩跳過比自己更高的木馬,總不能期望人人都可完成任務。小主角在同學鼓勵後跳過木馬,自信心大增、同學關係或會更友好,真是可喜可賀;但筆者更關注萬一失敗後,我們怎樣詮釋得失的箇中。要完成難度高的動作,需要勇氣和堅毅等人類德性,對此有所追求是應有之義。但更重要的是良好判斷和一定的理解。挑戰難關時,要問所為何事?所為何理?

樓市啦啦隊的作為
說回本地樓市,剛看到一名大專講師租劏房的故事──情況大家應該耳熟能詳,大專講師收入不低,但首期不足,又希望離開家人自住,不想租金負擔太高,惟有租住劏房。其實早於5、6年前,已有其他專業人士在電台烽煙節目投訴難以負擔當時的樓價。數年下來,樓價升幅遠遠拋離薪金升幅,400多萬元起價的上車盤,似乎已到了普羅階層難以負擔的地步,就如難以跨越的高高木馬。

此時此景,入市與否其實與小朋友接受挑戰的情況類似──當置業後樓價大升,那便是勵志故事,自然可以神氣一番地教訓新一代廢青,說自己如何英明地抓緊機遇,成功脱貧;相反,樓價出現大幅調整──成功不再,還欠上一身樓債,脱貧故事可能變為脱貪而要面對減債。

值得留意,小朋友跳馬失敗,撇開心理陰影,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,來年長高了再跳即可。但在錯誤時間作出決定,借入了超負荷的巨債,影響卻可以持續多年,甚或一世。有趣的是,小朋友勵志跳馬故事裏,有大群同學集氣;同樣,在樓市中,其實也有大量啦啦隊鼓勵作出入市或出市的決定。此等樓市啦啦隊,在市場成交少時會擠眉弄眼的恐嚇政府要撤辣招,市旺時卻會大聲叫嚷,宣傳升市剛剛開始,只叫買家追價(理由自然是遲買更貴)。如果政府早些時候真的受壓撤辣,現時樓價又再瘋漲的情況便更難以想像。更有趣的是,即使啦啦隊看錯市,鼓勵了買家作出錯誤決定,也罕有人會認真追究。

狂風暴雨下的溫水煮蛙
樓市啦啦隊最突出就是鮮有叫買家審慎評估償還能力,判斷是否適宜入市、有需要入市的話,又可否負擔債項。其實,不管是以「樓市進入斷崖」為由恐嚇官方減辣,抑或以「升市剛開始」為由鼓勵買家入市,這些顯性勵志團隊,更在意的是本身糾纏的利益,至於買家未來的財務負擔,恐怕從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。對於只看己身利益,不惜瞪眼講大話,這就是徹首徹尾的反智行為。

近日樓市明顯好轉,6月之後樓市旺市旺價,數個月前擔心樓價大跌的陰霾一掃而空,市場開始討論整體樓價何時突破去年高位,突破後可以上望多少。在樓市一面看淡之際,筆者收到海外友人的查詢,直問香港樓市是否「玩完」。當時筆者已行文,認為樓價於一、兩年內大跌的觀點是過慮;同樣,目前卻認為上述看好後市的觀點也是過於樂觀。持平而言,樓價現時並無大升大跌的條件。友人認為香港樓市的(包括政治)內在形態是典型溫水煮蛙、外在形態則是暴風狂雨之勢(也包括政冶)!筆者則覺得內在形態是較自主,香港及港人本身是可以駕馭,只是人心難估!

作為普通人,難以判斷置業的所謂好時機,在啦啦隊無時無刻都鼓勵去馬的環境下,清醒的用家更應該考慮的是,自己揹得起多少樓債。不可有人肯貸就去買!為什麼?因為貸款人並不是為你負責、而是你為他們負責!你,又想清楚未?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10月11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