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可能是世上最信奉現實主義,只問當下成效,不問是非的城市。但過份強調現實主義,最終損失的還是整體社會。
巴士上的社會縮影
話說筆者周前擠上了滿是放工市民的巴士,在車上,我只能站在八達通感應器的位置,而周邊還站滿了好幾個乘客。車行不久,只聽司機呼籲乘客不要在上層站立,筆者亦感覺巴士行車比平日略見搖晃──這或多或少顯示巴士可能已輕微超載。
待巴士前行多站,約有1至2人下車,而站上有市民示意上車,但司機可能判斷乘客已太多,沒有打開前門讓候車的市民上車。此時一名外籍男子竟由還未關 上的中門進入,司機見狀,要求該人離車,但該男子卻慢慢擠近前門,打算拍卡付車費。但乘客實在太擠,根本是寸步難行,他便遞出八達通,要求靠近司機位置的 乘客協助他拍卡,居然有人接過他的八達通,在機上一拍!
此時司機拒絕開車,並要求男子離開。男子以英語說:「Let’s move, everyone wanna go home(開車啦,咪阻住人返屋企)。」司機不為所動,有趣的是,一開始車上沒有人發聲,可以想像在鬧市中擠滿人的巴士而那種肅静是如何詭秘!
後來在前門處有一位女乘客說:「開車啦,佢都畀左錢咯。」該男子見有人「撐」,便提高聲量要求司機開車。筆者在這時也加入意見,要求男子住口,指責其不當行為,警示將以報警處理。男子最終收口,司機亦妥協,開車前行。
故事背後引伸很多有趣而值得討論的話題。筆者的本行是風險管理,看到司機的反應,當然明白到他的盡職;更想到他在寧可得罪眾乘客,也不讓不合理又激 進的化外之民得逞。個案中開聲游說的女士,還有旁觀事件不發一言的乘客,反映的或是香港人的現實主義心態──係咁架啦,即使眼見此男子違規在先,也不發一 言;有趣的是,不會有人了解,此人的行徑其實已增加行車風險,或者大家想到的,只是早點返屋企罷了!利用群眾心態,強行登車的男子可說是「群眾高手」!
現實主義的樓市
此類現實主義心態在樓市其實也很常見:樓價高企,市民難以負擔已是常態。多年以前,一個物業代理老闆說買不起樓的人都是「無能」;目前一般稱呼那些 渴望買樓而不得的人(尤其是年輕人)為「廢青」。此種扣帽子的背後,便是一種現實主義的體現:認同置業遊戲下優勝劣敗,其實是完全臣服於一種弱肉強食的森 林規則──可以在遊戲中買樓,甚至一開二,二開四的便是「本事」;無力在規範中完成任務的便是失敗者。這些接受及形塑制度現實的人,都有以下特點:
一、強調個人能力,買得起樓的原因是「我好叻」;二、社會上沒有真正利他主義者,一切都是勢利考量;三、所有人和事都是「做 Deal」心態,買賣本質上是零和關係;四、人生處世的重點是自保、自救甚至自義。
當然,他們較少談的是運氣令他們可以在樓價較平時入市,更無視制度公義的問題。此種傾向,其實持續地形塑社會的價值觀。當主流價值信服於弱肉強食的制度,歌頌「叻仔」而賤視「廢青」,人在社會上的價值是一種完全物化。
友人跟我説地產是没有顧客服務的行業!此話怎說?他反問:「你幾時見佢哋做顧客服務調查?」筆者沒回答,心想有沒有例外?
筆者在此聲明,以上所講並非批評,只是指出事實。現實主義固然有其好處,但當情況發展至極端,這種思潮成為指導性方向時,社會將為之付出極高成本。 今時今日,買不起樓難免被人掛上「廢青/廢坑」的標籤;對制度的無力感是可以了解,但也不一定要完全臣服於制度;至少不要像上文巴士故事中的女士一般,看 似在發聲捍衛一己之利,實則是令己身及眾人陷入風險之中。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及董事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5年8月11日
巴士上的社會縮影
話說筆者周前擠上了滿是放工市民的巴士,在車上,我只能站在八達通感應器的位置,而周邊還站滿了好幾個乘客。車行不久,只聽司機呼籲乘客不要在上層站立,筆者亦感覺巴士行車比平日略見搖晃──這或多或少顯示巴士可能已輕微超載。
待巴士前行多站,約有1至2人下車,而站上有市民示意上車,但司機可能判斷乘客已太多,沒有打開前門讓候車的市民上車。此時一名外籍男子竟由還未關 上的中門進入,司機見狀,要求該人離車,但該男子卻慢慢擠近前門,打算拍卡付車費。但乘客實在太擠,根本是寸步難行,他便遞出八達通,要求靠近司機位置的 乘客協助他拍卡,居然有人接過他的八達通,在機上一拍!
此時司機拒絕開車,並要求男子離開。男子以英語說:「Let’s move, everyone wanna go home(開車啦,咪阻住人返屋企)。」司機不為所動,有趣的是,一開始車上沒有人發聲,可以想像在鬧市中擠滿人的巴士而那種肅静是如何詭秘!
後來在前門處有一位女乘客說:「開車啦,佢都畀左錢咯。」該男子見有人「撐」,便提高聲量要求司機開車。筆者在這時也加入意見,要求男子住口,指責其不當行為,警示將以報警處理。男子最終收口,司機亦妥協,開車前行。
故事背後引伸很多有趣而值得討論的話題。筆者的本行是風險管理,看到司機的反應,當然明白到他的盡職;更想到他在寧可得罪眾乘客,也不讓不合理又激 進的化外之民得逞。個案中開聲游說的女士,還有旁觀事件不發一言的乘客,反映的或是香港人的現實主義心態──係咁架啦,即使眼見此男子違規在先,也不發一 言;有趣的是,不會有人了解,此人的行徑其實已增加行車風險,或者大家想到的,只是早點返屋企罷了!利用群眾心態,強行登車的男子可說是「群眾高手」!
現實主義的樓市
此類現實主義心態在樓市其實也很常見:樓價高企,市民難以負擔已是常態。多年以前,一個物業代理老闆說買不起樓的人都是「無能」;目前一般稱呼那些 渴望買樓而不得的人(尤其是年輕人)為「廢青」。此種扣帽子的背後,便是一種現實主義的體現:認同置業遊戲下優勝劣敗,其實是完全臣服於一種弱肉強食的森 林規則──可以在遊戲中買樓,甚至一開二,二開四的便是「本事」;無力在規範中完成任務的便是失敗者。這些接受及形塑制度現實的人,都有以下特點:
一、強調個人能力,買得起樓的原因是「我好叻」;二、社會上沒有真正利他主義者,一切都是勢利考量;三、所有人和事都是「做 Deal」心態,買賣本質上是零和關係;四、人生處世的重點是自保、自救甚至自義。
當然,他們較少談的是運氣令他們可以在樓價較平時入市,更無視制度公義的問題。此種傾向,其實持續地形塑社會的價值觀。當主流價值信服於弱肉強食的制度,歌頌「叻仔」而賤視「廢青」,人在社會上的價值是一種完全物化。
友人跟我説地產是没有顧客服務的行業!此話怎說?他反問:「你幾時見佢哋做顧客服務調查?」筆者沒回答,心想有沒有例外?
筆者在此聲明,以上所講並非批評,只是指出事實。現實主義固然有其好處,但當情況發展至極端,這種思潮成為指導性方向時,社會將為之付出極高成本。 今時今日,買不起樓難免被人掛上「廢青/廢坑」的標籤;對制度的無力感是可以了解,但也不一定要完全臣服於制度;至少不要像上文巴士故事中的女士一般,看 似在發聲捍衛一己之利,實則是令己身及眾人陷入風險之中。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及董事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5年8月11日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