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反SSD 別有用心

二手樓市成交量持續下跌,物業代理齊齊發聲,建議政府檢討特別印花稅 (Special Stamp Duty;SSD)。早前我們撰文提及,由成交量走勢判斷,令樓市成交放緩的,不是去年底推出的特別印花稅,而是年中金管局再度收緊按揭指引,及銀行主動 關水喉。而要求「檢討特別印花稅」,根本是斷錯症或是別有原因。我們認為一眾地產代理應該也理解當中關係,那為什麼他們仍然眾口一詞,要求官方檢討?反過 來,究竟官方又會不會順應地產代理意見,進行檢討?

代理要求檢討SSD 別有用心

先說地產代理要求檢討特別印花稅的原因:無疑,特別印花稅基本上趕絕了短線的炒家。半年內轉讓物業加徵樓價15%特別印花稅的規定,加上原本的印花 稅、代理佣金、律師費等,除非炒家有信心樓價在半年內可上升20%,否則根本會放棄入市。炒家在旺市中佔市場一定比例,特別印花稅推出,的確令投機活動減 退。代理紛紛要求取消特別印花稅的原因,可能與行內生態有關。

據市場人仕透露,香港的物業代理市場,有約三份一是以中小型代理為主,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,除了代理佣金,還有是直接參與買賣,透過買賣賺取差價。 尤其是舊區,單棟式物業分散,市場成交欠缺指標,代理更容易善用自己對小範圍市場的了解,購入筍盤,善價而沽,此等以市場資訊不平衡 (information asymmetrical)作 買貨賺價活動,一直是中小型代理其中一項收入。特別印花稅的推出,令中小型代理再難直接下場買賣,代理唯有單純依靠佣金收入;碰上銀行關水喉,成交量減 少,自然叫苦連天。

大型代理方式,因內部監管較多,而且集中在大型屋苑經營,成交較透明,代理自行參與買賣的空間較少,他們面對的是另一類問題。消息人仕指出,新盤市 場主要由幾家大代理行主導,市場有所謂「跳BAR」制;例如代理行成功銷售某個數量以上的單位,或銷售最多單位的代理行,便可獲較高的佣金。在只差一個或 幾個單位便可「跳BAR」,但又真的沒有客人之時,代理行的高層自然有充足動機透過的公司購入單位。此些情況下購入的單位當然不是自用,購入之後都希望出 售賺錢離場。但當SSD推出後,根本不可能短期內轉手,代理被迫坐貨,徒增風險。

對於地產代理而言,大旺市跟大淡市的做法並沒有很大分別,只要有人願賣、又有人肯買,他們袋裏的佣金就不會缺;但SSD的推出,短線炒家離場,這令市場潛在買家銳減,而不論大中小代理,生態都因此備受衝擊;代理自然齊心合力,要求官方檢討。

政黨未必支持修改SSD措施

站在法制層面而言,特別印花稅是以立法形式推出的,修訂也要在立法會進行。在政治上,立法會內可分為「泛民」與「建制」兩大陣營,建制佔多數。但在 民生議題上,「泛民」、「工會」、「傳統左派」等的立場其實甚為一致。在樓價未見明顯下調,而來年有立法會及行政長官換屆選舉的情況下,我們不認為「民生 派(包括泛民及建制中偏向基層的)」議員,及特首候選人此刻會贊成檢討或修改特別印花稅這措施。

另外,在民意(包括網上論壇、身邊朋友的意見)方面,似乎多數與地產行業無關的人都反對刻下取消特別印花稅。畢竟樓宇涉及民生自用,多數人對炒家不 會有好感;為炒家歌功頌德者亦是極少數,其動機大家亦心中有數。有地產代理認為,官方現時不撤銷特別印花稅,是怕了「官方維護地產霸權、高地價政策」的印 象,這其實只說對了一部份,還有其他相對重要因素需要處理。

特別印花税推出後不久,我們亦曾撰文,批評欠缺「退場機制」,令市場充斥著有心與無心的猜測。但相信在決策官員心中,理應有一個「檢討特別印花税」的標準,只是沒有明確公開。明天,我們嘗試推論官方會在什麼條件下檢討特別印花税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1年12月21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