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說古時香港人借按揭買樓之後,有餘力的話會在原有供款之外,加快還款,務求盡早供滿樓按。但新世代思維有變,新批按揭合約年期愈來愈長。業主往往又會在轉按時再把供款期延長、將借款額上調。兩種還錢態度,究竟何者較為高明?
如果同上世界80、90年代入市買樓的業主傾偈,會發現他們大多數有「按揭愈早供完愈好」的傾向。原因除了華人文化不鼓勵欠債的傳統外,相信與當時利率偏高,加快償還樓按可以節省高額度利息有關。以80年代初為例,通脹率最高是10厘水平,但按揭利率一度高逾20厘。又如1997年,通脹率約6厘,而年底按息達10厘。此種環境下,借款人大都傾向於盡快還款,減少利息支出,據說當時一般以20年期批出的按揭,業主往往在10年之內償還全部借款,30歲買樓的話,可能40歲就供完樓了。
新世代或退休都未供完樓
相對而言,2000年後入市的一代,整體上按息長期處於偏低水平,以現時的按息約2厘為例,較最新通脹率2.4%略低。拖長還款的利息支出不見得令業主肉痛。另一方面,利息成本只是2厘左右,較不少穩健投資的回報為低;情況會促使部分業主寧可拖長供樓(按息可視為資金成本),將資金轉作投資用途。
現時新批按揭還款期平均約26年半,而不少業主在轉按時,不單會維持原有按揭年期,甚至會選擇進一步拖長還款期,以求盡用低息按揭貸款的優惠。如果低息環境持續,新世代30歲置業的買家,可能60歲都未供完樓。
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,約121.7萬個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物業,當中約65.7%,即79.9萬戶已供滿樓。數據反映雖然近年興起「拖長來供」的策略,但本地主流業主似乎仍是傾向無債一身輕。
大環境不同,每代人採用的應對策略也自然不同,難有高低之分。對但求有資金在手,選擇長年期供樓的新世代業主來說,宜留有後路,萬一情勢有變,例如按息回升,即使不能立刻償還偏高的按揭債務,也要計算上升的還款是否仍在可負擔水平。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8年7月28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新需求將為樓市帶來長期支持
回顧2024年樓市,整體呈現量升價跌的趨勢。值得留意的是,一些利好因素其實在持續發酵,可能令2025年樓市有更強勢的好轉。 早前我們提及,2025年樓市有一個灰犀牛──人民幣滙價看跌,不利於港元計價的資產。但同樣地,另外一些中國因素卻可望對樓價帶來支持。香港政府在2022年底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