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

幾歲供完樓最理想?

據說古時香港人借按揭買樓之後,有餘力的話會在原有供款之外,加快還款,務求盡早供滿樓按。但新世代思維有變,新批按揭合約年期愈來愈長。業主往往又會在轉按時再把供款期延長、將借款額上調。兩種還錢態度,究竟何者較為高明?

如果同上世界80、90年代入市買樓的業主傾偈,會發現他們大多數有「按揭愈早供完愈好」的傾向。原因除了華人文化不鼓勵欠債的傳統外,相信與當時利率偏高,加快償還樓按可以節省高額度利息有關。以80年代初為例,通脹率最高是10厘水平,但按揭利率一度高逾20厘。又如1997年,通脹率約6厘,而年底按息達10厘。此種環境下,借款人大都傾向於盡快還款,減少利息支出,據說當時一般以20年期批出的按揭,業主往往在10年之內償還全部借款,30歲買樓的話,可能40歲就供完樓了。


新世代或退休都未供完樓
相對而言,2000年後入市的一代,整體上按息長期處於偏低水平,以現時的按息約2厘為例,較最新通脹率2.4%略低。拖長還款的利息支出不見得令業主肉痛。另一方面,利息成本只是2厘左右,較不少穩健投資的回報為低;情況會促使部分業主寧可拖長供樓(按息可視為資金成本),將資金轉作投資用途。

現時新批按揭還款期平均約26年半,而不少業主在轉按時,不單會維持原有按揭年期,甚至會選擇進一步拖長還款期,以求盡用低息按揭貸款的優惠。如果低息環境持續,新世代30歲置業的買家,可能60歲都未供完樓。

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,約121.7萬個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物業,當中約65.7%,即79.9萬戶已供滿樓。數據反映雖然近年興起「拖長來供」的策略,但本地主流業主似乎仍是傾向無債一身輕。

大環境不同,每代人採用的應對策略也自然不同,難有高低之分。對但求有資金在手,選擇長年期供樓的新世代業主來說,宜留有後路,萬一情勢有變,例如按息回升,即使不能立刻償還偏高的按揭債務,也要計算上升的還款是否仍在可負擔水平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8年7月2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新需求將為樓市帶來長期支持

 回顧2024年樓市,整體呈現量升價跌的趨勢。值得留意的是,一些利好因素其實在持續發酵,可能令2025年樓市有更強勢的好轉。 早前我們提及,2025年樓市有一個灰犀牛──人民幣滙價看跌,不利於港元計價的資產。但同樣地,另外一些中國因素卻可望對樓價帶來支持。香港政府在2022年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