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統計處發表2016年人口普查有關各大屋苑住宅的經濟狀況統計。有幾個現象值得探討,尤其是在討論按揭負擔,又或「要多少年不吃不喝」才可入市時,更值得留意。
根據統計處資料,2016年時,大屋苑(指戶數1,000以上或居住人數在3,000人以上;包括公營房屋及私樓)中,家庭收入中位數(不包括外傭)最高的是貝沙灣及碧瑤灣,收入中位數都是$7萬。老牌豪宅賽西湖大廈排名第三,收入中位數為$5萬。第四至十名的屋苑,月入中位數介乎$45,500至$50,000,當中5個位於九龍、1個新界(駿景園)、1個港島(寶翠園)。
老牌屋苑中,太古城家庭收入中位數是$34,000(排名33)、麗港城是$32,000(排名40)、美孚新邨$26,250(排名93)、沙田第一城$23,750(排名115)、嘉湖山莊$20,000(排名157)。
官方統計數據與一般人的印象有落差,以太古城為例,新近平均呎價$18,000,最近5宗成交,造價全部高於$1,000萬;一個月入$34,000的家庭,除非有超強的「父幹」,否則絕難應付太古城樓價。
只計算正職收入 或低估港人實力
原因之一,是統計中「收入」定義是主要職業收入的中位數;副業的收入不計,似乎做生意、收租、股息之類的收入都不計。因此整體上統計中的「收入」似乎予人嚴重偏低的感覺。要留意的是,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定義也與人口普查一致。在討論「香港家庭平均不吃不喝19年才可上車」之類的問題時,要留意此個收入定義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香港人的實力。
除了「入息」的定義外,當然也不排除有相當部分被統計的家庭,因「財不露眼」的傳統,而少報收入、部分家庭收入可能不高,但在早年樓價低時入市而一直持貨等等。此外需留意,香港更多「富戶」應該住在屋苑規模較小的豪宅,其收入未能在統計中反映。
假設整體上不同屋苑家庭少報收入的傾向及程度類似,統計數據也反映,近年二手成交淡靜,可能對不同地區、不同收入家庭的組成帶來一定影響。以浪澄灣為例,數據顯示其家庭收入中位數達$50,000,不但比太古城此類老牌屋苑($34,000)為高,也比同區的維港灣($45,000)、柏景灣($33,750)為高。一個可能的解釋,是浪澄灣近2年仍有一定數量貨尾推出,而其他同區屋苑早已售罄,二手成交少,引入少量較高收入家庭不會大幅提高屋苑的收入中位數。反而有貨尾出售的屋苑,新近入市的「富戶」數目較多,從而推高了有貨尾發售屋苑的入息中位數。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8年2月24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為何成交量升按揭取用金額跌?
2024年樓市成交量回升,但按揭取用金額料會錄得較大的按年跌幅,連帶銀行體系內的按揭未償還金額也出現罕見的下跌。在按息開始回落的時候,貸款未見增長,這不是好消息。 根據地產代理統計,2024年全年一手住宅成交註冊約1.68萬宗,二手約4萬宗,數字較2023年分別上升約57%及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