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

公帑資助置業 徒增市民怨氣

樓價輕微調整不足一年,似見轉勢回升,有自動當選的立法會功能組別候任議員,未上任已建議政府,資助年輕人置業,「如果三十多萬元上到車,怨氣可望大減」,甚至避免年輕人對未來感到絕望而支持港獨。

究竟降低年輕人的置業難度,是否可以減少他們對激進政治主張的支持,有待學者研究。說年輕人對未來絕望,可能略為誇張,但說年輕世代對未來普遍悲 觀,應該未有偏離現實太遠。建制中人想方設法給予年輕人未來希望,可說立心良好。但來到具體情況,令新一代較易上車,是否就可令他們對未來改觀?

先不說年輕一代對未來悲觀,似乎不限於「難買樓」一項;就算「上車買樓」難度降低,新一代怨氣是否會下跌,看來也頗成疑問。其次已有評論指出,在市 場氣氛熱烈的當下,如政府資助年輕人入市,將令需求更暢旺──結果反而是推高樓價。公帑有限,受惠於資助計劃入市的,總是少數。僧多粥少,未獲資助,眼光 光看着樓價上升的人比例一定更高。根據「愈難上車怨氣愈高」的說法,那些未獲資助的市民,入市難度增加,怨氣豈不是會上升?
未知「要令市民更易上車,好減少市民怨氣」是否真的是政府的政策目標,但平心而論,現屆政府在壓抑樓價上升的工作上,的確是「加大了力度」,包括稅務上推出多種印花稅,增加炒賣物業的成本,也包括最王道,但見效需時的增加供應。

數字上,近年新樓供應的確在增加,但政府似乎集中注意力在單位供應量,而未有在意供應的內容──最明顯的是面積,近年新供應中,迷你單位的比例大 增。要以「三十多萬元首期上車」為目標,某程度這兩年已算「達標」,那些實用面積百多二百方呎的單位,配合按揭保險等高成數按揭計劃,首期資金很多都在 40萬元以下。

從表面看,供應的確增加了,針對上車需求的迷你單位,首期和月供負擔都不算重,但此類單位一至兩個人住,空間勉強夠用;至於入住後是否也要響應政府幾年前多生幾個的建議,便要視乎每人忍受能力而定。

說到底,樓價高企除了外圍因素,也在於供應不足。近年迷你單位大量應市,其實未算最理想的解決方案。而在面積合理的單位供應增加前,以公帑資助年輕買家入市,恐怕只會令新世代難上車的問題更為惡化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8月30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