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市成交量近期回升,但比起往年紀錄,成交量仍是偏低。成交淡靜,業界不少聲音建議政府減辣、金管局放寬按揭指引。單由本地樓市角度看,有關建議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,但由更宏觀的角度考慮,近期減辣、放寬按揭指引的機會不大。
可能由於政府高層多番表示不考慮減辣,近期業界將要求撤銷樓市辣招的火力集中於金管局,特別是要求金管局放寬按揭成數。單由樓市角度考慮,放寬按揭成數,例如將600萬元以下物業標準按揭成數重新上調至7成,應該可刺激樓市成交量。
不管論者贊成抑或反對現階段放寬按揭指引,考慮的焦點都集中於本地樓市。贊成放寬者一般認為樓價成交量已低至不正常水平,情況持續,連鎖效應將拖累
經濟,況且壓力測試的推行,已一定程度上保證借款人的償付能力,即使放寬按揭成數,對銀行體系的帶來的風險亦有限。而反對意見一般會提出,現時樓價仍然偏
高,官方減辣會予市場錯誤訊號。
兩方面的意見其實都有一定道理,但由較宏觀的角度考慮,估計官方在近期會避免刺激信貸增長,當中自然包括按揭。
本港家庭債務佔GDP比重偏軟
倫敦Kingston大學教授Steve
Keen於《福布斯》撰文,指中國及香港未來3年內,有機會步希臘後塵,陷入債務危機。其論據之一,是私人貸款對生產總值(GDP)比率高企,且增幅迅速
的地區,陷入債務危機的機會較高。事實上,本港貸款相對於GDP比率持續高企,去年第四季家庭債務佔GDP比率為66.4%,創歷史新高,相對而
言,1997年的數字為48%。此數字上升,代表債務增長速度甚於經濟增長,金管局亦多次表明關注有關趨勢。
當然,評估風險的工具有很多,家庭債務佔GDP比率只是其一,另一個常用的標準是貸存比率,由於香港的存款增速較貸款增速高,此數據過去十年較為平
穩,去年更見微跌。去年底所有認可機構的貸存比率為70.1%,只計零售銀行,所有貨幣的貸存比率為56.5%,即銀行有100元存款,才貸出56.5
元。根據此指標,香港整體上未見超借。
說香港會在三幾年內步希臘後塵,陷入債務危機,可能有點過慮。但家庭債務佔GDP比重偏高,應該是監管機構也認同的觀點,而按揭正好是家庭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此情況下,在上述比率回落前,估計按揭成數放寬的機會不大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4月6日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