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

供樓負擔統計或趨兩極化

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統計的置業負擔指數於去年第三季達75%,遠高於20年平均的47%,展望今年,估計此個官方負擔指數將進一步惡化。但一如以往,數據其實不反映一般供樓業主的負擔,反而今年稍後公報的2021人口普查結果,可能會反映供樓業主負擔維持在極低水平。

兩個都是官方數字,都在量度供樓負擔。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的計算,是以45平方米單位的按揭供款(假設按揭成數為70%及年期為20年)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(不包括居於公營房屋的住戶)的比率。


 

上述的計算標準一直沒有大改變,好處是標準劃一。壞處是部分預設已經脫離現實。例如2021年底,香港新批銀行按揭的平均成數是53%,平均還款期是27年多;加上經濟顧問辦公室是按季以最新的樓價計算置業負擔,在樓價節節上升的背景下,自然會拉高了負擔比率。

由於疫情下入息中位數可能進一步調整、而按息料隨加息周期展開而上升。除非樓價有明顯下調,否則經濟顧問辦公室計算的置業負擔比率料會進一步上升。但要強調的是,由於計算是基於一系列的假設情況,數字並不反映供樓業主的普遍還款負擔,反而計算反映處於月入中位數的家庭,事實上難以負擔中等大小的私宅樓價,才是值得擔心的地方。

另一方面,人口調查訪問的業主平均按揭負擔料會維持低位。上一次的統計是2016年,得出的結果是需要支付按揭供款的住戶,供款與收入比率中位數為18%。估計2021年的數字不但不會有太大變化。

人口普查的數據來自於家訪及住戶申報,理論上住戶沒有低報供樓負擔的誘因。由於不少人是早年樓價較低時購入單位,樓價上升並不會影響他們的還款;加上現實中的新批樓按還款期愈來愈長、按揭成數受限、壓力測試的嚴格執行等因素,都在限制新批出樓按借款人的實際供樓支出。

參考2016年人口普查的結果,預料初步數據可在今年3、4月公布,屆時經濟顧問辦公室應該已公布2021年第四季的置業負擔統計。如無意外,我們會看到兩個極端:一方面說市民置業負擔高,另一面說業主的按揭負擔低。

要強調的是,人口普查得出的按揭負擔即使處於20%以下,也未必可說是樓市健康,只能說在篩選之下,成功借取銀行樓按的借款人都有一定財政實力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2年2月8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