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

二手成交獲利減少的人為因素

 有統計顯示,近月的二手成交中,約97%的賣家獲利離場,乍看數字極高,但獲利比率原來已是近數年新低。要留意的是,是否獲利,除了看市價之外,也有一定人為因素。

根據利嘉閣統計,近年二手成交獲利比例高位是2018年8月,99.6%的二手成交價高於原業主的購入價;數字之後輾轉回落,2021年2月的比例是97.1%。

轉讓獲利比例高,原因自然是整體上樓價持續上升,早年入市的業主以市價轉售都可獲利離場。而近年二手轉讓獲利比例略為下調,部分原因自然是2019年樓價調整,2020年樓價橫行。如果近3、4年入市的業主以市價放售物業,正常結果便是成交價貼近入市價,可能微升微跌,輕微拉低了獲利比例。


 

但要留意,在整體樓價走勢之外,也有其他因素左右二手轉讓獲利的比例。其中之一,是親屬間的轉讓。近幾年市場統計直系親屬間的轉讓,起碼佔二手成交逾一成,最常見而外間可發現的是聯名業主將物業轉為單名持有,即A、B聯名持有的物業轉讓予A。一般親屬間轉讓的目的,是自製「未持有香港住宅物業」的身份,以上述例子而言,完成交易後,B便「無樓在手」,再入市便可按舊稅率支付印花稅(最高為樓價4.25%),比起有樓在手要支付15%印花稅,節省大筆支出。

親屬內部轉讓存壓低成交價誘因

直系親屬間的內部轉讓,也是會按舊稅率付印花稅。雖然說印花稅費是按市值徵收,但只要成交價不是太偏離市值,一般來說都會按成交價計算印花稅。此情況會令內部轉讓的交易,有一定誘因壓低成交價。

不過情況也不是一面倒,如果內部轉讓個案時,當事人希望透過按揭套現,反過來便有誘因以略高於市價成交。雖然銀行按揭貸款會以市值或成交價中較低者計算抵押物業的價值,但只要成交價不是偏離市值太遠,銀行一般可根據成交價調整估值,在同等按揭成數的情況下,借款人便可套現較多款項。

當然,左右二手轉讓獲利比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樓價走勢。但不同目的的轉讓,其實也會干擾數據。單看獲利比例下跌,也不可以直接推論是出於樓價下調。

 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1年3月17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