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2月,金管局宣布暫停實施物業按揭貸款申請的壓力測試。當時有意見擔心,措施會令部分按揭申請人「借到盡」入市,削弱樓按借款人應對財務波動的緩衝。幸而,一年下來,新批按揭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仍然維持穩定。
按揭申請的壓力測試,最初在2010年推出,是在原有的供款與收入比率(DSR)50%的要求之外,增加另一個限制。初版要求是「假設按揭利率上升2厘,借款人每月還款不可逾月入60%」。2013年時,壓測標準提高至「假設按揭利率上升2厘,借款人每月還款不可逾月入60%」。2022年時,壓測計算標準放寬,恢復至初版要求。至2024年2月,壓測要求全面暫停。
在按揭壓力測試的設計,其實是在原有的DSR 50%的要求下,另外加設一度閘門。以同等收入計算,在有壓測的情況下,可借用的按揭額度上限會受更大限制。
以月入5萬元,還款期30年,利率3.5%為例。在毋須壓測,只有DSR 50%的要求下,可借取的樓按額度上限為556.7萬元。如壓測要求為「按息上升2厘,每月還款不逾月入60%」,可借取的樓按上限為528.3萬元,可借入的額度上限減低了5.1%,實際上的供款佔入息比率約為47.5%。在2012至2022年,即壓測標準較為嚴格的年代,借款人的實際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就更低。
金管局在去年暫停壓測,市場判斷為官方「減辣」措施的一環,客觀效果是令同等收入的借款人可借取的樓按金額上升。但當時也有意見認為,暫停壓測會令樓按借款人未來應對經濟波動的緩衝空間減少,可能為樓市帶來埋下定時炸彈。
不過,壓測暫停約一年,暫時未見新批樓市借款的DSR數字上升。金管局每年會向立法會報告數次最新的香港經濟情況,其中一項資料為新批樓按的DSR,而由2023年11月至最新的2024年11月,新批樓按的DSR都維持在40%。在暫停壓測後,整體上新批樓按申請人並沒有因為壓測暫停而「借多了」,措施對樓市似乎完全沒有產生利好作用。但向好的方向看,整體上樓按借款人供款與收入比率沒有上升,應對財務突變的緩衝仍然充足。
總結而言,金管局暫停壓力測試後,雖然令借款人可借取的金額有所增加,但實際數據顯示,新批樓按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並沒有顯著變化。這反映出市場對於政策的反應較為謹慎,而樓按借款人的財務緩衝空間依然充足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5年2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