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

新盤即供或建期選擇的消長

 發展商推出一手樓花,一般都會有「即供」、「建築期」(建期)兩種付款安排供買家選擇。過去一段時間,建期曾成為主流,但近半年情況有所改變,樓花成交中,選用即供付款的比例明顯回升。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?對樓市前景又有何啟示?

發展商推出未落成的項目(樓花),一般會提供最少兩種付款安排,第一種是物業未落成,買家已支付全額樓價,完成交易。由於通常會涉及樓花按揭,買家未入伙已開始供樓,市場習慣稱此種付款方式為「即供」。


 

相對來說,在樓花期只支付部分樓價(現時市場習慣為10%),待物業落成才支付餘額,便是「建築期」付款。

過去幾年,推出市場的樓花項目中,多數買家選用建期;去年底便有傳媒統計,新盤成交中,買家採用建築期付款比例高達80%。但今年的情況有變,部分新盤,即供付款佔比回升。例如7月開售的啟德新盤,約七成買家選用即供,約三成買家選用建期。

新盤選用即供的買家比例上升,有眾多可能的理由。其中之一是過去幾年以建期購入樓花的買家,在今年物業臨近入伙時,卻遇上估價不足,難以借取原本預期的按揭金額以完成交易。例如簽約購入1000萬元的單位,支付了100萬元的訂金。但物業估值下跌至850萬元,即使借入九成按揭,只可借入765萬元,買家仍需另外準備135萬元支付樓價餘額。那些未能籌措額外資金的買家,可能被迫取消交易、損失訂金。

在樓市調整下,那些有置業需求的買家,即使不在意一時的樓價升跌,耳聞目睹入伙樓花估價不足的消息,也可能會擔心同類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。對他們來說,又要達成置業目標,又要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一個合理的選擇便是選用即供期入市。有此類考量的買家愈多,樓花項目中選用即供的買家比例自然回升。

當然,「即供/建期」的付款比例,在不同新盤中各有不同。例如在7月開售的一個細價盤,大概一半推售單位折實價在300萬元以下。對此個新盤的買家來說,即使未來有估價不足的風險,需要籌措完成交易的金額也不會太大,此項目的成交中,大概約有六成買家選用建期付款。

值得留意的是,如果「即供付款較安全」成為準買家的共識,對一手市場的生態可能有一定影響。例如對換樓客來說,如要選用即供付款購入單位,便需要同時應付新舊物業兩筆按揭支出,對收入有較高需求。那些收入只可應付一個物業供款的買家,既不能選用即供付款,又擔心選用建期可能面對估價不足的風險,便可能會待心儀物業臨近交樓才入市。在市場對樓價企穩恢復信心前,中高價樓花的去貨速度可能持續放緩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4年8月13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